您的位置:首页 > 智库百人会 > 智者活动

智者活动

马洪基金会第二期改革沙龙《深圳改革的改革之道》综述稿

更新时间:2016-11-03

.什么是改革

(一)改革的定义

改革是我们现在的用的词,历史上叫变法、维新、新政,或者叫革新。在国外,叫变化、改变。近十几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用“改革”,叫结构性改革。这说明资本主义也是需要改革的。但是,总体上来看讲,结构性改革不是根本制度的改变,是改良、调整和完善。因此,如果只是把“改革”定义为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那可能就会出现这种情况,计划经济改完了,市场经济建立起来了,是不是就不需要改革了呢?显然不是的,因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现在还在谈“改革”。

因此,我们可以把“改革”定义为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政治决策的一系列变化的过程,这个时候治理就显得很重要。因为涉及到国家的政治制度、决策制度,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大众的参与,没有各种利益集团的博弈,如果不讲过程,改革的治理就是不完整的,有可能是不成功。为什么?因为你界定的改革目标,可能只是一部分的利益所在,没有参与的过程,听不到不同的声音,改革就可能出现变样。

改革和治理有联系,但还是有区别。改革要解决的是改什么的问题、目标的问题。治理要解决的是靠谁来改、如何改的问题。因此,改革的治理之道,也就是说,要实现改革的目标,就要看参与的主体是谁,不光是精英,还要有草根,不仅有政府,还要有民间,其实这就是一个治理的问题。改革的治理之道不仅是要结果,也要问过程,是“过程导向”的改革。

(二)改革的主体

改革的主体在中国来说应该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未来的执行者,我们公众是未来的受益者或者是参与其中的人。

(三)改革的客体

改革的客体是公共事务,社会问题,公共项目公共资源和公共利益。

(四)改革的目标

改革的目标是维护社会的稳定,社会的发展,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维护公共利益。它的过程应该是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的过程。

.什么是改革之道

(一)如何定义改革之道

我们讲改革之道,首先必须遵循改革的规律。中国第一阶段的改革,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那时要遵循的是市场经济规律。现在,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是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这时要遵循的国家治理的规律,即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因此,这种改革的方式方法实则称之为改革的治理之道。

这次沙龙提出来一个国家治理中的重大主题,就是改革的治理问题。习近平书记最近提出八个“能否”中就有四个“能否”涉及改革治理之道。

第一,他说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这是不是治理的问题?而且这个治理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各个层面。原来讲改革的时候,大多只讲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的改革,现在如果讲到治理的时候就不光是经济治理,也包括社会和文化的治理。

第二,他讲人民群众能否畅通地表达利益要求,这是不是治理?这就是人民要参与,人民要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人民自己要参与改革,这就是治理。

第三,他讲了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改革治理很重要的就是政治的参与,政治体制改革一定是改革治理中的核心环节,如果没有这个环节,这个改革就是自己玩自己,左手玩右手。现在政协人大都越来越技术化,是因为大家害怕讨论政治体系监督这些问题,今天习主席告诉大家不用怕,你可以讨论。

第四,他说国家的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这也是治理,是决策的治理,而且决策的治理是我们改革治理中非常重大的问题。

(二)什么是深圳改革的治理之道

1.自下而上

改革不光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也是我们深圳改革治理中很重要的一点,其中包括通过完善人大代表工作站的制度,来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让人大代表来引领社会公众,引领基层诉求。如:设立基层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就是适合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深圳作为全国首个联络站的发起地,凭着近十年运行的成效,可以说,这理性有序自下而上的民主形式的创新与改革是值得肯定的,这是未来中国走向民主与法制可行之路,也是深圳改革的可行道路;

2.发挥体制外的力量

深圳改革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阶段,光有热情已经不够了,现在需要群策群力,需要马洪基金会,需要智库百人会,需要社会各方体制外力量的全力参与,需要讲究改革的治理之道,需要很多的科学性,因为毕竟改革确实是一个技术活,不仅需要有一帮人来推动改革进步,更需要研究怎样参与,组织和实施。

3.公众参与

具有深圳特色的公众参与,首先推进的一定是公众评价系统,也因此直接对政府信息公开做出最鲜明的要求。所以需要民间通过社会组织从小到大推进公众参与的实践,在实践中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其次是培养公众参与能力。对于马洪基金会这样的机构,应该守住自己的角色,成为公众参与的鼓动者,汇集各类公众参与需求的项目,邀请更多人来参与公众参与项目,并透过梳理各类公众参与的过程来推动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及完善,成为公众参与最后一米的推动者,成为公众参与能力建设的实践导引者。

4.以司法改革为切入点

深圳的改革切入点应该是法治。经济发展到现在,平等公平的市场环境还未建立。而这种环境只有在法治的保障下才能建立起来。因为现在进行法治建设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而且这也是社会迫切的需求。现在我们经济发展到目前状况,一些改革的手段都穷尽了,也没有什么好的改革办法了。而建立比较平等公平的市场环境成了经济发展迫切的需求了。这种平等公平的市场环境靠什么来保障呢?只有靠法治。因此说目前我们最迫切的应该从法治着手进行改革。我们深圳应该抓住司法改革这个切入点带动其他点的改革。

.深圳改革的治理方法

(一)四可

1.可落地

政府要接地气、要把整个社会关系、社会利益和公共目标把控好,要真正地放下利益,无论是在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都不要有购买利益,也不要有其他利益,要公平公正地向社会购买服务。

2.可公开

政府要公开、完整、准确地把政务信息向群众摊开,这不仅关系到政府能否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也关系到能否真正发挥信息公开的监督作用。信息公开的灵魂在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样才能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利用体制外的压力推动体制内的改革,不但是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的契机,而且是目前体制下预防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的一个好办法。通过信息公开,把体制外的聪明才智、监督力量引入到体制内,可以解决体制内本身的一些痼疾。

3.可考核

政府要勇于改革创新,敢于邀请社会民间组织形成第三方机构来监督和评价政府的工作,给政府工作水平优劣打分,同时在社会媒体上广泛发布,形成良好的民主氛围。

4.可评估

政府要和媒体合作,发挥媒体监督的正能量作用,共同参与政府改革工作的评估。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开展评估政府公共政策活动很重要的一点也是跟媒体合作。只有得到了媒体的支持,才可以不但做成,而且可以做大。同时也要把握好讨论和研究问题的尺度和边界,这样媒体才好运作,媒体才能够把社会组织开展的研究、想法和观点进行广泛传播,让老百姓知道有一帮社会专家在替他们说话,在用事实说话,这样就会造成一个很轰动的局面。

(二)三性

1.系统性

改革要具有系统性。改革不能成为局部的改良,应该是系统性的革命,仅仅局部的改良,不能算之为真正改革,不具政策的连贯性。

2.连续性

改革要具有连续性。不能因领导的调动而“人走政息”,避免出现改革之中的“后人领导不种前人田”的另起炉灶搞新花样的状况。

3.受众性

改革还要注重受众性。我们大家都要放下自己的利益,放在非常超脱的平台上去讨论改革,当然我们现在改革也受到一些行政体制框框的限制,所以民间要推动,我们社会精英要去推动。我们把体制外的好的东西拿到体制内去释放和发展。现在我们很多改革都是“磁悬浮”,只在上面改,只在上面绕圈,没有真正落到基层去。所以,增强改革的受众性,对推进地方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深圳改革仍要解放思想

深圳就是改革之城,各项改革都在全国都走在前列,改革更应该打破框框,从政策到工作部署再到具体运作层面,大胆地先行先试:政策层面体现特中之特,工作部署层面体现重中之重,具体运作层面要优中再优,继续争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一)解放思想

改革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大局来讲,改革不单纯是个技术活,有技术但是不唯技术。专做技术活解决不了改革的大问题。改革首先就是要统一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固有的思维定势。

(二)先行先试

深圳的每一次改革都有率先示范和探路的要素。都是部署在中央向全国全面推开之前。比如大部制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都是通过深圳的方式为中央的改革提供实践经验的,包括原来国退民进的试验等。其中也有一些是半途或放弃,修正或改变初衷的改革。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在这个过程中间先行先试是义不容辞的,也是应该做的。

(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什么呢?我们的改革就是要打破原有的框框。改革是资源配置规则的重新制定,这就是重要的价值观。真正的改革是资源配置规则的重新制定,而不是小恩小惠的一些改革。改革首先是价值的导向,其次是问题的导向,再其次才是技术的导向。如果没有价值的导向而只有问题导向或者技术导向,改革就会出现偏差。所以,改革严格的讲是一个治理活,治理就是一个大的制度的导向,是一个价值的导向。

.马洪基金会在改革治理之道中应扮演的角色

(一)发声者

要发出声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治理之道。马洪基金会和智库百人会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平台,可以把民间的力量发动起来推动改革。要发动民间智者来对改革进行讨论,对改革进行发声,把民间对改革的认知、对改革的期待、对改革的诉求、对改革的想法和建议,通过我们的平台整合起来,变成一股推动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二)观察者

观察者也是治理之道中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没有观察哪里来的理性?没有观察哪里来的分析?没有观察哪里来的建议?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马洪基金会和智库百人会扮演观察者这个角色也很重要。

(三)参与者

马洪基金会应该构建公众参与平台,引入更多智者和专家去参与解决某些社会热点问题的改革个案。

(四)代理者

马洪基金会和智库百人会应把每次沙龙和论坛整理出来的高质量的成果,通过改革办、社科联等渠道向有关部门或领导呈报,不仅是代理大家把好的想法好的观点送达上去,更要能成为领导决策的好的参谋助手。

(五)推动者

我们民间改革特点就在于一点一滴地推动社会改革,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民生的进步,推动社会法治的进步。通过马洪基金会和智库百人会举办的改革系列沙龙,使深圳改革在一个新的思维和新的角度上来发出自己的声音。

(六)创新者

智库百人会是我们深圳一个首创,是把深圳民间智者组织起来,与社会上的主流研究机构都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民间智库。百人会开展的活动就是对改革进行讨论,进行发声,把民间智者对改革的认知,对改革的这种渴求,对改革的这种诉求,对改革的想法等,能够通过沙龙把它变成一种推动改革的正能量,也包括社会第三方机构监督和评价政府工作、服务水平的优劣,这些事情在国内其他地方都没有,但在深圳已经开始了,标志着深圳在社会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已经在逐步地向前推进,这种创新的做法已经在全国领先。


本文是马洪基金会于2014年9月14日举办的第二期改革沙龙“深圳改革的改革之道”综述稿。

 

  •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