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库百人会 > 智者活动

智者活动

王雪:平等路权和共享单车的发展

更新时间:2018-08-08



一、共享单车是不是共享经济?


      我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平等路权和共享单车的发展,首先和大家讨论一下共享单车是不是共享经济。今年两会之前,许勤书记带着市政府的工作报告到政协征求意见,当时我也参加了这个会议,当时政府工作报告中写的是“促进共享单车行业规范发展”。我当时坦率的向许勤书记提出,应该改成“促进互联网单车健康发展”,我担心如果是规范发展,就规范死了,最后是网约车的结果。健康发展含义更加广泛,符合我们对新生事物,对慢行、对绿色出行的态度,许勤书记直接采纳了,政府有这种胸怀,我觉得很高兴。


      我在想,现在的共享单车是不是共享经济,我也看了很多文献,也找到共享经济的概念,我被同济大学的教授说服了,我认为共享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使用权替代所有权,是倡导不求拥有但求所用的新经济模式,他分成两种基本类型:一是闲置资源共享,不管是C2C还是B2C都是共享经济,只是不同的体现方式。



二、平等路权的核心内容


      什么是平等路权?路权是什么?路权是交通参与者的道路使用权,是交通法赋予参与者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在道路上进行交通活动的一种权利,包括驾驶权、通行权、先行权和占用权。在美国肯定是行人优先,其次是自行车,美国很多路口没有红绿灯,大家都到一个路口谁先走,规定是靠右侧的人优先走,因为不懂规矩我在美国被人骂过。这是人家深入人心的路权和优先权的概念,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



三、平等路权的基本原则


      平等路权的基本原则是,占道路面积小者优先,对环境影响小者优先,即排污量小的车辆优先,显然是自行车优先,另一方面,工作紧急程度大者优先,即110、120等特种车辆。我们国家做得很不好,汽车占用了道路的绝大部分资源。


      这是1980年到2015年纽约自行车交通数据统计,1990年之前,纽约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自行车的通行数据,后来纽约市政府出了一个政策,短短二十年,自行车出行量迅速增长。同时政府改造了道路设施,对行人和对自行车的尊重已经充分体现在道路的设计上。这是纽约的自行车立体停放,纽约并不是我们心目中想到那么现代,和深圳比起来,他的硬件设施还没有深圳好,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全世界最大、最吸引人的大都市,纽约很多房子也是这样的,旁边会有立体的自行车停放设施。


      交通战略要非常明确:安全、绿色、智慧、公平。纽约要使骑车人数增加一倍,每年新增80公里自行车车道,要做这个规划是要下极大力气的,我和一个朋友早高峰是坐地铁后在曼哈顿步行,大家觉得美国守规矩,车让人,其实和深圳一样人和车互相抢,我根本过不去,当时纽约的情况给我的感受特别糟糕,在纽约这种人口密集,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也是机动车量大的城市,要绿色出行、自行车慢行方向出行也还有走很长的路。纽约在努力,深圳更要往前走,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这是北京的新鲜热辣图,大家觉得特别惊讶,曾经被机动车完全占据的道路发生了变化,随着共享单车的出现,北京自行车大潮又回来了。像刚才车处说的,以前觉得骑自行车是土、是穷,现在骑共享单车,是新潮,是环保,大家的理念变了,北京的长安街上又出现了自行车大潮。但自行车和机动车、行人走在一起很不安全,归根到底就是没有独立的路权。


      北京今年试点鸽式停车,这是大家认可的模式,把路边停车位做了自行车和机动车的硬隔离,机动车被完全隔开,自行车安全了,行人也安全了,深圳未来也可以尝试。



四、建议深圳回归自行车独立路权


      回到主题,我最想呼吁的是,建议深圳回归自行车的独立路权,90年代深圳有自行车的路权,没丢过10辆自行车不能成为深圳人,深圳很多人是通过自行车上下班的,后来随着机动车的高速发展,我们把更多的道路让给机动车深南大道把自行车道全部给了机动车。机动车高速发展,人口越来越密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是该呼吁回归自行车路权的时候了。我觉得路权要独立,要硬隔离,各行其道,安全畅行,没有相对独立的路权,人和自行车都不安全,尤其像学校这样的区域,非常需要独立、安全的自行车路权,建议大家共同呼吁。


      大家看看深圳的情况, 2000万人口,320万辆小汽车,占用了52%的路权,剩下1700万人的出行怎么解决的?大家看看我们的分担率,自行车道多可怜。怎么减少环境污染,让我们城市更加健康,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让自行车的路权回归,首先是要有路权意识,其次政府要做很多工作,通过政策导向,设施合理分配路权,通过交警执法来强化路权分配,这也是下一步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宏观层面跟大家做这些分享,微观的实现路径有机会再和大家细谈。谢谢大家。




王雪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智库百人会成员


  • 微信公众号